研究中心导航
最新消息
刘康教授2019年春季学期讲学侧记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日期:2019-04-11 浏览次数: 字号:[ ]

美国杜克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政治学系双聘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讲座教授刘康先生2019年3月9日至3月13日莅临我校,进行年度系列讲学。 

1.第一场专题讲座

主题:(1)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 

          (2)中国遭遇西方理论:一个元批评角度的思考

时间:3月10-11日

地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究室

与谈: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林荣、赵京华

参加:文传院17、18级部分研究生


学生听讲笔记:

尽管这次的讲座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论术语与西方现代理论观点的碰撞,但在回归“术”的本身后,几位教授一致认为这是不分中西的。刘康教授在提到元批评,即“对批评的批评”这个对文艺理论本身做文本分析的学术概念后,话题逐渐从当代学术理论的“美国化包装”与“社会科学的数字化”一直延伸至日本学界对中国革命的研究,并引出“大东亚共同体”这个近年来大热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写论文”这个研究生的“必修问题”也被牵引出来。刘康教授给了三点非常中肯且有价值的建议,令在场的研究生们深受启发。

首先,作者在下笔时要有清晰明朗的论点——一篇优秀论文往往要以一个颇具问题意识的论点作为基础,这一点也在研究生们日常上课时被老师反复强调。其次,在阐述论点时必须呈现严密的推导过程,以环环相扣的逻辑性令读者信服。而若要使推论过程显得严谨有理,不至于陷入松散与言之无物的困境,则需要有力的论据来作为支撑。

在用中国传统文论术语发表西方文论观点时,比起中西文化的差异,更应被重视的是学者“如何选择话语”以及“如何回到历史场合”,将古代文论进行现代转化。

2.第二场专题讲座

主题:当代人文学术与经济社会的同构性

时间:3月12日

地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究室

主持:李林荣教授

参加: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7级研究生

学生听讲笔记:

在本次讲座中,刘康教授首先讲到了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正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一样,中西之间也互相交汇、借鉴、融合。俄苏、日本、德国曾分别兴起与英美主流学术话语对抗的思潮。中国亦可以从历史、思想上与此做类比。

除此以外,刘康教授还提出“人文问题所需要的不是创新,而是反复审视与不断反思”,使在座的研究生们收获颇丰。当中国古代文论看似已经提供了全部的中国文学理论资源,却迟迟无法体系化,为学术界提供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时,专家学者们便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转向西方的现代理论。但与具有丰厚古代文论基础的中国不同,美国学界并没有什么“老本”可吃,因此常常借鉴已经成形的理论。

然而在借用的同时,美国学者们往往可以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而新的问题便可引出新的理论,从而不断加快着理论的生产频率。理论家们也犹如华尔街操盘手一般,将理论资本金融化、市场化。但在这个过程中,学者们必须学会坚守自我,在权力和利益的牵掣中,不断在学理上进行话语的修正,以规避为使自己的学术话语急迫入局而搅乱市场的不良后果。

3.第三场专题讲座

主题:世界华文文学与华语语系文学(sinophone literature)

时间:3月12日上午

地点:求是楼510教室

参加:李林荣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7级研究生,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7级全体本科生

学生听讲笔记:

本次讲座刘康教授深入浅出,由引发本科生共鸣的音乐选秀节目和春晚说开去,从而引出讲学的主题。在与本科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刘康教授带领在座的学生们一同探讨了“华文文学”的定义边沿。

而在谈到“华语语系文学”时,刘康教授则认为这涉及到了超越、克服国与国之间的主权争端问题。“华语”与“汉语”有着微妙的不同,并不专属于中国人民。因为在国内大面积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除了中国还有新加坡。因此全世界的华人借用新加坡的说法而得“华语”一词,“华语语系文学”也由此成为用汉字写作的超越国境的文学。

现在所认为的“华语语系文学”是王德威、史书美提出的“Sinophone”,与其对应的是Anglophone、Francophone、Latinophone三种。在此基础上,刘康教授还拓展讲到了colonialism,即殖民主义或者说是殖民文化,以及diaspora即大流散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本科生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刘康教授此次来校所作的学术主题发言和三个专题讲学,内容充实,问题意识突出,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前沿性,对拓展中外文学理论方面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视野,很有帮助。在本科生参与听讲的课堂上所作的讲座,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话、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情境方面,刘康教授所作的示范,也具有教学方法上的启示意义。


最新消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